同样是卡车司机,美国司机每年运的货并不比中国司机更多,为何美国司机生活却比中国司机富裕很多?类似的还有美国清洁工对比中国清洁工,美国售货员对比中国售货员等等。

发达国家人均比中国富裕的真实原因-律格资本官网-律格研究

先说我的结论:起决定性作用的,通常是该国家高科技产业的强大程度。哪个国家高科技产业更强大,这个国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就更富裕,和该国大多数老百姓们自身的努力程度相关性不大。
当然也有例外的,就是该国人均资源太充裕了,干些低科技产业甚至卖资源,也能让国民过上富裕生活。但这不是我们关注的内容,这里就不赘述了。

为什么高科技产业强大,国民就能过上富裕生活呢?我们设计一个简化的模型:在一块地上画一个圆圈,这个圈内就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货币源源不断的向这个圈内流动,而且明显大于向圈外流出的速度,那么这个圈内蓄积的货币就会越来越充盈,导致普通人收入以及物价都会持续上升。但这只是单纯的通货膨胀,并没有带来购买力的上升,普通老百姓生活质量也没有提升。

但这个世界有国际贸易,其他国家的物价也没有我们虚拟出的这个国家高,所以商人逐利的本能,就使得其他国家的廉价商品不断涌入这个国家,平抑了该国物价,使得该国普通老百姓购买力大幅度提升,从而过上更富裕的生活。

但是随之问题来了:是不是随便哪一个国家,只要在本国实行高工资+高物价,就能廉价获取其他国家的商品,从而让国民过上富裕生活呢?如果这都行的话,那么非洲的某些滥发货币的国家,就应该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了,实际上显然不行。

这是因为,货币汇率并非是本国能随意确定的,一个落后国家要实行高工资+高物价,货币汇率的暴跌会马上把它打回原形:虽然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给本国货币定一个高汇率,比如本国清洁工每月都能挣几亿元,官方汇率却是一百元本国货币兑换一美元。但市场是否接受这个官方汇率,则是另外一回事了,这取决于其他国家觉得你的汇率是否值这个价。

那么怎么判断汇率值不值呢?看按这个汇率换到该国的货币后,能买些什么东西。假设在美国一美元可以买个汉堡,换成这个国家货币后连一根火柴都买不到了。或者这个国家太穷太落后了连铁钉火柴都进口(洋钉洋火),用该国的货币根本就买不到任何所需的东西(不是买不到东西,而是买不到所需的东西),那么傻子才会按该汇率去换该国货币。北朝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据说官方汇率和黑市汇率大约相差100倍,官方把汇率定高也没用,市场会自己对该汇率投否决票。

但是换一种情况,该国能产波音飞机,能产苹果手机,能产各种尖端武器,能产各种特效药品,能生产各种高端医疗设备,能生产各种芯片,能生产各种牛逼电影,能生产各种牛逼软件,能做各种高端咨询。而且在这个星球都是独一份的,或者寡头垄断的,而其他国家又确实需要这些东西,那么不管人家货币汇率标多高,你也只有咬着牙,用大把的本国货币去兑换少少的该国货币,去把东西买回来。然后再眼睁睁看着这个国家,用海量的其他国家货币,把各个国家生产的商品席卷一空。

说白了,生产一架波音737客机只需要几千万人民币甚至更低的成本(在美国一架波音737目录价格几千万美元,在美国一瓶矿泉水也差不多一美元),但人家定的货币汇率,就要你用几亿本国货币去换对方的货币,才能买回这架飞机。你换不换?你没得选择。

所以,高科技产业的强大程度,是一个国家货币高汇率的保证(别看一日元远远换不了一元人民币,但日元同样属于高汇率)。而一个国家货币汇率够高,并且其他国家认帐,那么这个国家就可以用高汇率去掠夺其他相对落后国家的财富,从而让大多数平庸的国民过上远超其他国家的富裕生活了。

看起来很眼熟吧?没错就是剪刀差。建国后头几十年,中国城里人比农民生活质量相对好很多(仅仅是相对而已,绝对而言也很贫困),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但不是基于同样目的。

另外,即使没有国际贸易体系,假设所有国家都是闭关锁国的。如果某个国家高科技产业更发达,也意味着该国能用同样的资源,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廉价的商品,从而提升本国人民的生活富裕程度。老亨利福特首创的汽车流水线,在当时也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产业了吧。

这也是我们国家为什么玩命的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重大装备,并被称为发达国家粉碎机的原因。

总结一下:

1、先进的工业技术造就了更高的生产率,从而提升了发达国家普通国民的生活品质。比如美国福特公司流水线模式生产的T型车,使得轿车开始走入普通美国家庭。

2、可持续的“高工资+高物价+高货币汇率”模式,我称为“三高”模式,会使发达国家成为抽水机,把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给抽过来,供本国国民低价享用,从而造就了本国普通人的富裕生活。

什么叫可持续呢?就是这个国家把货币付给外国后,能付出不高的成本就把货币收回来,这样才能开始下一轮的抽水循环。要把货币收回来还要成本不高,那就只有靠生产出售高附加值的商品了,这就要靠高科技产业和高端服务业。

下面用这个原理分析两个例子:

1、近几十年来,中国是不是工资越来越高,物价越来越高,货币汇率也越来越高?不要以为这是坏事情,这说明中国在向发达国家的“三高”模式靠拢。只有向“三高”模式靠拢,中国才能从其他国家抽水,让本国国民过上更富裕生活。

当然,中国距离西方发达国家的“三高”模式还差距巨大,现在充其量是有了一点点靠拢的趋势而已,还远远算不上“三高”模式。我们的高科技产业现状,也不足以支撑真正的“三高”模式。所以,中国的征途虽光明,道路很漫长。

支撑中国逐渐向“三高”模式靠拢的,恰恰是中国科技界和工业界日新月异的进步,从向国外出口低附加值的纺织品和农产品,转向出口附加值更高的机电产品和电子产品,现在已经呈现了出口成套装备的苗头,从而更快更低成本的从国外回笼货币。

那么我们大胆设想一下,假设美国能生产的各种高端产品,中国全部国产了而且品质接近美国货,那时中国货币的汇率会有多高?3元人民币换1美元也有可能吧。那时候外国商品相比现在一律半价你爽不爽?那时候出国吃喝玩乐相比现在一律五折你开不开心?普通中国国民的生活品质就是这么提升的。

但高科技产业爆发所导致的货币猛烈升值,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问题。首先国内农产品完全丧失竞争力了,应对之策是政府给国产农产品发高额补贴,使其价格恢复部分竞争力(咦,日本韩国不是正在这样做么)。但农产品补贴的根本目的,是把高科技产业剪来的外国羊毛,分享给农民,促进全民共同富裕罢了。你看农民自身没什么改变,仅仅因为国家工业强大了,他就跟着生活更富裕了。

货币猛烈升值,还会导致低端产业相比国外产品丧失竞争力。那怎么办?所以国家要提出产业升级,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创立知名品牌等等。这样本来国内外都差不多的低技术含量商品,国货靠着名牌和专利加持,再加上历史传承、大师设计、匠人精神等噱头,标价比同类进口货贵一两倍还能卖出去,就可以继续生存了(咦,我怎么又看到了日本韩国的影子?)。

即便如此,中国也容纳不下那么多的低端产业,从业人员要向高附加值行业(包括服务业)转移,而那些被中国遗弃的企业则必须向东南亚甚至非洲转移。所以我们要积极看待鞋厂外迁越南这类新闻,它迟早会发生的,现在不走,将来的中国也会赶它走。

所以,与其说产业升级是为了推动中国成为发达国家,倒不如说是为了扫清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的绊脚石。过去为中国经济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球鞋代工厂、服装代工厂之类的低端产业,明天都可能成为中国的绊脚石——货币汇率的激增导致其丧失成本竞争力,必然会倒闭,但工人还要工作要福利保障,社会矛盾就会激化。国家再有钱,高科技产业再强大,那么多人没工作可做,也不是闹着玩的,所以产业升级就是对策。

2、欧洲部分国家为什么发生债务危机?归根结底还是“高工资+高物价+高货币汇率”的三高模式——咱是老牌发达国家了,也加入欧盟了,那必须实行“三高”模式啊,要不然怎么从落后国家抽水,过富裕日子。

可问题就在于,这些国家真没有多少像样的高科技产业,钱撒到外国买东西倒是容易,但是钱回收不回来啊。尤其是敢和德国这样的工业强国统一市场统一货币,堪比小白兔和老虎睡在一个被窝里。呃,严重贸易逆差不可避免,这就导致抽水循环断流了,“三高”模式难以为继。

本来贸易逆差不那么致命,外汇储备的枯竭就会抑制贸易逆差,外汇花光了还进口个啥。但统一货币体系大大强化了贸易逆差的杀伤力——本国货币和外汇都是同一种货币,贸易逆差可以抽取这个国家的全部货币,直到彻底抽光了为止,这就导致对外贸易逆差竟表现为严重的国内财政危机。而借外债缓解财政危机后又没钱还债,就表现为债务危机。

如果这几个国家能自行印刷货币放水,还能拖延一阵危机发生。偏偏这几个国家又不能自行印刷欧元,你看美国就活得好好的。

如何消除贸易逆差,恢复国际收支平衡?重振高科技产业是不用想了,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不是你想重振就能重振,那么就只能告别发达国家的“三高”模式了。

首先,改变“三高”模式最可行的路径,是改变“高工资”,通过降低国民工资福利来抑制购买力,从而达成新的国际收支平衡,这样外债就不会再层层加码了,这也是欧盟领头羊国家给这几个国家开出的药方。这个药方理论上虽然最可行,但实际上却是阻力最大的——国民已经吃惯了肉,现在要改吃窝窝头?民主国家嘛,即使良药苦口,政治家们也没有胆量答应的。

高工资不能改,那么高货币汇率能改么?这些国家用的是欧元,欧元不是个别国家想贬值就能贬值的,除非退出欧元区,自己发行货币并贬值,否则恐怕无解。那些国家的部分政治家不也正是扬言退出欧元区重新发行自主货币么,就是这个意思。

发行自主货币后,假设国民原本月薪1000欧元,现在改为月薪1000自主货币,而自主货币的汇率肯定比欧元低得多,这样还是隐蔽的给国民降工资来抑制购买力。只是这样操作时国民不容易和欧元区直接做比较,阻力就小多了。但一时半会来看,这几个国家还退不出欧元区。

降工资、降货币汇率都不可行,那么最后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明知道自己是个还不起帐的老赖,还要厚着脸皮去借更多的外债了。反正也还不起,多借一笔是一笔。

我的判断,是现在的欧债危机只是前戏。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壮大,欧盟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生类似的债务危机,最后甚至可能是美国债务危机。

所以我们看到欧美国家开始出现抵制全球化贸易的苗头,想推区域贸易圈。大意就是这个圈内的落后国家,只能由我来抽水,中国不准进来。不过真到矛盾不可调和时,中国也应该有全球部署的海空军了吧。

最后我想说,C919,运20,超级计算机,高铁,核聚变,成套装备,正是这些看起来离草民很远的大国重器,在持续提升着每个国民的生活质量。

补充阅读:

有观点认为,发达国家的富裕是比较优势导致的,我们来分析一下。

比较优势的核心观点就是:地主家的孩子就发挥学识渊博的优势,泥腿子家的孩子就发挥体力充沛的优势,这样双方一合作,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都收益最大化了。

但问题在于:并非只有地主家的孩子发挥了比较优势,泥腿子家的孩子同样发挥了比较优势啊,为何泥腿子家的孩子就没发达起来?由此可见比较优势并不决定你是否发达,食物链的位置才能决定。

而且这个理论的致命处在于:如果这样一直下去,地主家的后代还是地主,泥腿子家的后代还是泥腿子,永无翻身之日。菲律宾现在的比较优势是输出女佣和香蕉,假设一百年后它还是这个比较优势,那它能跻身发达国家么,国民能过上富裕又体面的生活么。

所以有远见的中国在建国初期就谢绝了苏联给中国安排的比较优势分工。宁可过苦日子,宁可费力不讨好,也要逆天改命,让工业变成自己的比较优势。我们这一代人以及后代的使命,就是要让高科技产业、高端服务业变成中国的比较优势。

韩国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让工业变成自己的比较优势,不惜让自己的国防军去给美国当雇佣兵(到越南打仗),来获得美国的酬金,有了美元才能推进工业化。所以在这一点上,韩国人的狠劲儿不亚于中国人。

我在十几年前也痴迷西方经济学,对曼昆、斯蒂格利茨如数家珍。现在明白了:经济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经济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和种群的。经济学家提出各种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祖国和种群更繁荣,让自己占优势的现状显得更合理。看看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时间和背景,一定不是该经济学家的祖国输出女佣和香蕉的年代。

发达国家人均比中国富裕的真实原因-律格资本官网-律格研究